跳去內容

曹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魏文帝跳轉過嚟)
曹丕
後世畫嘅曹丕畫像
曹魏 皇帝
勢力 東漢
187年
226年
繼任 魏明帝曹叡
老豆 曹操
仔女 曹叡、曹協、曹蕤、曹鑒、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曹喈同埋東鄉公主
遞啲名
子桓
諡號 文皇帝
年號 黃初
廟號 高祖

曹丕(丕讀披,粵拼cou4 pei1187年226年6月29號),即係魏文帝ngai6 man4 dai3),字子桓(桓讀緩,zi2 wun4),係曹操第二個仔、同埋武宣卞皇后嘅嫡大仔。220年曹操死咗之後,佢繼承咗曹操魏王、丞相同埋冀州牧嘅位,並且喺年尾逼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畀佢,改咗國號做年號黃初。226年曹丕駕崩,諡號文皇帝。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187年冬天,曹丕喺沛國譙縣出世[1]。曹丕文武雙全,佢六歲就識得射箭,八歲就識得寫文章同埋騎射。曹丕好鍾意劍擊,佢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3]。197年,曹丕同亞哥曹昂跟住老豆曹操去攻打宛城嘅張繡,張繡喺投降冇耐突然叛變,曹昂同大將典韋、堂兄曹安民喺宛城戰死,曹丕騎馬成功逃離宛城[4]。正室丁夫人因為契仔曹昂嘅死而好嬲曹操,最後同曹操離異[5]。曹丕亞媽卞夫人做咗正室,曹丕亦都從庶大仔變成咗嫡大仔。

征戰四方[編輯]

曹丕之後參加咗建安五年嘅官渡之戰[6],並且參加咗曹操平定北方嘅鄴之戰[7]同埋白狼山之戰[8]。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跟隨曹操南征荊州,並且參加咗好出名嘅赤壁之戰[9]。建安十五年(210年),司徒趙溫搵曹丕做官,但喺曹操認為趙溫咁樣做喺「故以不實」,所以免除咗趙溫嘅官職[10]。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做咗五官中郎將同埋副丞相。[11]之後曹丕參加咗濡須口之戰,並且俾奉使犒軍嘅尚書令荀彧贊賞[12]

篡漢即位[編輯]

曹操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為魏王世子[13]。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繼承咗曹操丞相同埋魏王嘅位[14]。之後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畀自己,建立魏國,改年號為黃初[15],並且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允許佢享有皇帝嘅待遇同埋禮儀,並且唔使以臣下嚟自稱[16]。221年八月,孫權派使者向魏國表示臣服,並且將之前俘虜嘅于禁送返魏國,曹丕派太常邢貞封孫權為吳王。同年四月,漢中王劉備稱帝,建立蜀漢[17]。222年,曹丕見孫權拒絕送自己亞仔到洛陽做人質,於是兵分三路攻打吳國[18],最後曹丕因為作戰失利而撤軍返曹魏[19][20]。曹丕封臧霸做執金吾,剝奪咗佢嘅兵權。224年八月,曹丕親率十萬大軍攻打吳國廣陵,結果畀徐盛起嘅假城嚇到,之後自己嘅龍舟又畀暴風吹到差啲沉船,因此喺十月嗰陣時撤退。225年八月,曹丕又親率十萬大軍攻打廣陵,結果由於江面結冰而無法行軍,最後只好撤退返洛陽[21]。撤退嗰時又被孫韶派嘅500人打敗,自己嘅羽蓋同埋副車畀吳軍搶走咗[22]

臨終託孤[編輯]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丙辰,曹丕病重,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並且搵咗曹真曹休陳群同埋司馬懿過嚟,叫佢哋喺未來輔佐曹叡。十七日丁巳,曹丕喺嘉福殿嗰度死咗,終年四十歲。佢嘅皇位由曹叡繼承[23]。六月九日戊寅,曹丕落葬首陽陵[24]

屋企人[編輯]

父母[編輯]

  • 曹操,魏國嘅奠基人同埋主要締結者,曹丕即位後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 卞氏,曹操嘅正室夫人,諡號武宣皇后。

兄弟[編輯]

曹丕總共有廿四個兄弟:

  • 豐愍王曹昂,字子脩,曹操嘅大仔,庶出,但喺由曹操嘅原配丁氏養大,年輕嗰時曾經畀舉為孝廉。後尾因為張繡反叛而戰死。
  • 相殤王曹鑠,字子烈,曹操第二個仔,庶出,早死。
  •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花名「黃鬚兒」,曾經做低代郡嘅烏丸。黃初四年(223年)封為任城王。
  •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擅長文學,《洛神賦》嘅作者。雖然得到曹操嘅寵愛,但喺同曹丕爭位失敗,之後喺政治上施展唔到自己嘅抱負。黃初六年(225年)封為陳王。
  • 蕭懷王曹熊,早死。
  • 鄧哀王曹沖,字倉舒,好出名嘅神童,未成年就死咗。
  • 彭城王曹據,太和六年(232年)封為彭城王。
  • 燕王曹宇,字彭祖,太和六年(232年)封為燕王,魏元帝曹奐嘅老豆。
  • 沛穆王曹林,一名曹豹,太和六年(232年)封為沛王。
  • 中山恭王曹袞,太和六年(232年)封為中山王。
  • 濟陽懷王曹玹,建安十六年(211年)封為西鄉侯。
  • 陳留恭王曹峻,字子安,太和六年(232年)封為陳留王。
  • 范陽閔王曹矩,早死。
  • 趙王曹幹,太和六年(232年)封為趙王。
  • 臨邑殤公曹上,早死。
  • 楚王曹彪,字朱虎,太和六年(232年)封為楚王。嘉平三年(251年)同太尉王凌密謀造反,司馬懿知道後將佢賜死。
  • 剛殤公曹勤,早死。
  • 谷城殤公曹乘,早死。
  • 郿戴公曹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為郿侯。
  • 靈殤公曹京,早死。
  • 樊安公曹均,建安廿二年(217年)封為樊侯。
  • 廣宗殤公曹棘,早死。
  • 東平靈王曹徽,太和六年(232年)封為東平王。
  • 樂陵王曹茂,同曹操同埋曹丕嘅關係唔喺好好,太和六年(232年)封為曲陽王。

姐妹[編輯]

  • 曹憲,漢獻帝嘅貴人
  • 曹節,漢獻帝嘅第二任皇后
  • 曹華,漢獻帝嘅貴人
  • 清河公主,夏侯楙嘅老婆
  • 安陽公主,荀惲嘅老婆
  • 金鄉公主,何晏嘅老婆

后妃[編輯]

  • 文昭皇后甄氏,魏明帝曹叡嘅生母。上蔡令甄逸亞女。曾經喺袁熙嘅老婆,曹操攻陷鄴城之後,佢因為姿貌絕倫而畀曹丕納入後宮,幫曹丕生咗曹叡同埋東鄉公主,後尾畀曹丕賜死。曹叡即位後追謚為文昭皇后。
  • 文德皇后郭氏,字女王,南郡太守郭永亞女。因為佢嘅才智出眾,幫曹丕爭到世子之位而得寵。曹丕即位後封佢做皇后。諡號文德皇后。
  • 任氏,曹丕早年妻妾,出生鄉黨名族,疑似喺原配夫人,未有定論。因為性格唔好而畀曹丕廢咗。
  • 李夫人,甄氏死前將曹叡托畀李夫人。
  • 李貴人,生仔曹協。
  • 陰貴人,同郭女王同時入曹丕嘅後宮,曹丕因為寵愛陰貴人而令夫人甄氏失意。
  • 柴貴人,寵妃。
  • 潘淑媛,生仔曹蕤。
  • 朱淑媛,生仔曹鑒。
  • 仇昭儀,生仔曹霖。
  • 徐姬,生仔曹禮。
  • 蘇姬,生仔曹邕。
  • 張姬,生仔曹貢。
  • 宋姬,生仔曹儼。
  • 劉氏,漢獻帝嘅女。
  • 劉氏,漢獻帝嘅二女。
  • 薛靈芸,傳說喺斜紅妝飾嘅創始人,佢因為善長女紅而畀後世奉為針神。
  • 莫瓊樹,佢識得梳理一種叫「 蟬鬢 」嘅髮型,睇起嚟同蟬翼一樣縹緲。
  • 陳尚衣,能歌善舞嘅宮人。
  • 段巧笑,傳說佢喺米粉同埋胡粉嚟兩種化妝品入面加葵花子汁,發明咗一種叫紫粉嘅化妝品。

仔女 曹丕有十個仔:

  • 曹叡(204年-239年),甄夫人嘅仔,221年封齊公,第二年封平原王,曹丕死之前畀立為太子,同年繼位,喺239年死咗,諡號明帝。
  • 曹協(?-?),李貴人嘅仔,早死。佢生咗一個叫曹尋嘅仔。
  • 曹蕤(?-233年),潘淑媛嘅仔,232年改封北海王,喺233年死咗
  • 曹鑒(?-225年),朱淑媛嘅仔,225年封東武陽王,喺同年死咗。
  • 曹霖(?-251年),仇昭儀嘅仔,232年改封東海王,喺251年死咗,佢亞仔高貴鄉公曹髦後尾做咗皇帝,但喺畀司馬昭嘅手下殺咗。
  • 曹禮(?-229年),徐姬嘅仔,225年改封元城王,魏文帝諗住立佢做太子,喺229年死咗
  • 曹邕(?-229年),蘇姬嘅仔,225年改封邯鄲王,喺229年死咗。
  • 曹貢(?-223年),張姬嘅仔,222年封做清河王,喺223年死咗。
  • 曹儼(?-223年),宋姬嘅仔,222年封做廣平王,喺223年死咗。
  • 曹喈(?-?),唔知喺邊個後妃生嘅,早死,曹植為佢作咗《仲雍哀辭》。

有一個女:

  • 東鄉公主(?-?),甄夫人嘅女。

參考[編輯]

引用[編輯]

  1.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中平四年冬,生于譙。
  2.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注引《魏書》: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善騎射,好擊劔。
  3. 《典論》:余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
  4. 《典論》: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
  5. 《魏略》: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
  6. 《古文苑·卷七》:昔建安五年,上與袁紹戰於官渡。時余從行,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五載矣。感物傷懷,乃作斯賦。
  7. 《世說新語》: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閴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
  8. 《魏略》: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9. 《藝文類聚·卷五十九》:魏文帝述征賦曰「建安之十三年,荊楚傲而弗臣,命元司以簡旅,予原奮武乎南鄴,伐靈鼓之硼隱兮,建長旗之飄颻,曜甲卒之皓旰,馳萬騎之瀏瀏,揚凱悌之豐惠兮,仰干威之靈武,伊皇衢之遐通兮,維天納之畢舉,南野之舊都。聊弭節而容與,遵往初之舊跡,順歸風以長邁,鎮江漢之遺民,靜南畿之遐裔。」
  10. 《獻帝起居注》:建安十五年,爲司徒趙溫所辟。太祖表「溫辟臣子弟,選舉故不以實」。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溫官。
  11.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建安十六年,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12. 《典論》:後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
  13.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二十二年,立爲魏太子。
  14.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太祖崩,嗣位爲丞相、魏王。
  15.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漢帝以衆望在魏,乃召羣公卿士,告祠高廟。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乃爲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爲黃初,大赦。
  16.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爲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
  17.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
  18.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魏欲遣待中辛毗、尚書辛毗往與盟誓,並征任子,權辭讓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眞、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19.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是月,魏軍皆退。
  20.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三月丙申,行自宛還洛陽宮。
  21.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22. 《資治通鑑.卷七十.魏紀二》:孫韶遣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徑路夜要帝,帝大驚。壽等獲副車、羽蓋以還。
  23.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夏五月丙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羣、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遣後宮淑媛、昭儀已下歸其家。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時年四十。
  24.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六月戊寅,葬首陽陵。